“信仰”是⼀个复杂的词。在世界的某些地⽅,⼈们不再认为信仰重要,每个⼈都有⾃⼰的理由和解释。⽽在 另⼀些地⽅,⼈们⼜对信仰的问题变得极端执着,甚⾄在更糟的情况下,信仰被当作欺骗他⼈的⼯具。对我⽽ ⾔,信仰不仅仅是⼀个名词,更是⼀种⾏动——⼀种不断推动我在与上帝的关系中,全⼼全意地去⽣活(包括理 性、⾝体和情感)的⾏动。然⽽,活出信仰并不是⼀条平坦、单线的旅程;它充满了张⼒与动⼒的交织。今天,我 想与⼤家分享我从《路加福⾳》第 9 章中学到的⼀些信仰功课。
这些经⽂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,让我们从中领受启⽰:⼀是耶稣事⼯遭到拒绝,⼆是对门徒⾝份的邀请。
第⼀部分告诉我们,拒绝从⼀开始就是与耶稣同⾏之路的⼀部分。撒玛利亚⼈对耶稣的拒绝,是⼀个敏感 ⽽复杂的问题,并⾮仅仅是出于仇恨,⽽是更为多⾯的历史与⽂化因素交织所致。这当中涉及到耶路撒冷的犹太 ⼈和撒玛利亚⼈之间长期的历史张⼒。在⼤卫王去世后,以⾊列发⽣严重分裂,国家分为两个王国:北国撒玛利 亚与南国犹⼤(耶路撒冷)。这两个王国彼此竞争,甚⾄多次发⽣冲突与战争。
这种敌对关系在被掳归回后变得更加严重。撒玛利亚⼈与外族通婚,被耶路撒冷的犹太⼈视为背叛者,因 为他们没有保持“以⾊列⼗⼆⽀派”⾎统的“纯洁性”。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,造成了两者之间长久的敌意。撒玛利亚 ⼈拒绝接待耶稣和他的门徒,是因为他们正在前往耶路撒冷——撒玛利亚⼈敌视的地⽅。与此同时,耶稣的门徒 们来⾃南国犹⼤,也憎恨撒玛利亚⼈,甚⾄想咒诅他们。然⽽,耶稣并没有让这种敌对关系妨碍他所承担的使 命。这也是为什么,当门徒想要咒诅撒玛利亚⼈时,耶稣严厉地责备了他们。
耶稣不仅责备了门徒,他也借此机会教导他们:信仰的道路与事⼯的现实,往往伴随着挑战和拒绝。这是 我在这段经⽂中个⼈领受到的⼀课。耶稣的⾏动告诉我们:被拒绝并不意味着事⼯的终结,有时候,它只是意味 着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与耐⼼。在我们⽣活中,也可能会遇到因为信仰⽽未被完全接纳的处境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 们应该停⽌活出信仰的呼召。拒绝,是⼀种现实,也是⼀种挑战。它促使我们思考:如何让信仰在我们所⽣活与 服事的地⽅,依然具有意义和影响⼒。当然,这并⾮易事。它需要勇气、决⼼,以及持续委⾝去活出信仰的意志。
作为⼀位在多元⽂化国家成长起来的基督徒,我深切体会到活出信仰有多么不容易。在我所成长的地⽅,曾 经有许多教会被迫关闭,甚⾄被法律禁⽌作为敬拜场所继续运作,只因为周围的社区——其中⼤多是⾮基督徒— —反对教会在邻⾥中存在。这个问题并不仅仅是印尼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“仇恨”,更深层的根源在于,⾃两百 多年前殖民时代以来,社会中累积的紧张、猜疑和彼此视为威胁的情绪。不幸的是,这样的历史阴影⾄今仍在影 响着许多印尼基督徒的信仰实践,为他们带来持续不断的挑战。然⽽,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必须放弃对耶稣的信仰。
在这段经⽂的第⼆部分(第 57 ⾄ 62 节),我们看到耶稣向那些愿意跟随他的⼈发出了⼀些颇具挑战性的 教导。然⽽,我们不应对这些话作出完全字⾯意义的解读。例如,第 57 ⾄ 58 节中,耶稣提到⾃⼰“没有枕头的地⽅”,并不是在说跟随他的⼈⼀定要⽆家可归或没有地⽅睡觉。这更可能是⼀种⽐喻性的表达,强调:跟随耶稣是 ⼀条不安逸、可能会付代价的道路。在加拿⼤这样的安全国家,我们也许很难切⾝体会这种挣扎,但在世界的其 他地⽅,如乌⼲达,却仍有因改信基督教⽽遭受极端暴⼒的事件——甚⾄有⼈因此被烧死。这提醒我们,信仰之路 在不同的处境中所⾯临的风险和代价是极其不同的,⽽耶稣的教导,是对我们每个⼈信仰态度的深刻呼唤。
超越字⾯意义,耶稣的话语也传达了⼀种象征性的讯息:跟随他,意味着在信仰的旅程中,我们必须愿意 接受不安与不适,甚⾄将“动荡”视为活出信仰的⼀部分。在第 59 ⾄ 61 节中,耶稣的回应并不是否定亲情,也不 是反对我们“孝敬⽗母”的诫命,⽽是针对⼈们常常⽤看似正当的理由来推迟或逃避对信仰的承诺。耶稣的回答,挑 战了那些想跟随他的⼈,要他们重新思考:你是为了安逸与利益⽽来,还是愿意⾯对挑战与不确定?他强调,门 徒的⾝份并不保证轻松,相反,它可能带来不便与代价。但也正是在这些挑战中,我们的信仰才能被锤炼、被坚 固,⽽不是变得软弱。
在这些经⽂中,耶稣与⼈们之间的对话,同样也是对我们发出的邀请——去加深我们与上帝的关系。这段 对话⿎励我们:重新校准我们的信仰、情感、思想与委⾝,在⼈⽣的起伏变幻中,持续活出我们的信仰。⽆论我们 ⾝处喜乐或忧伤,丰盛或缺乏,平顺或崎岖之时,我们都被呼召:继续忠⼼地活出信仰的召唤与见证。
我与⼤家分享⼀点我的旅程。我出⽣在⼀个基督教家庭,并在⼀岁时接受了洗礼。17 岁那年,我在印尼进 ⼊神学院学习神学,因为我感受到上帝的呼召,要成为⼀名被按⽴的牧者。从那时起,我便⼀直投⼊在事奉中。起 初,我以为将⽣命献给上帝,会让这条路变得容易些,但现实告诉我,事实并⾮如此。三年前,我经历了⼀次重 ⼤的挑战,最终促使我决定搬到加拿⼤。我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,是为了继续回应神对我的呼召。然⽽,来到加拿 ⼤,并没有让⼀切变得更轻松。我⾯对了诸多的不安与挣扎——关于现况、关于未来,也关于⾃⼰的⾝份感。尽 管如此,我仍相信:这段旅程不是逃避,⽽是以⼀种新的⽅式,继续活出我的信仰。
有时候,当现实与期望不符时,信仰会让⼈觉得⽆关紧要,甚⾄毫⽆意义。然⽽,这段经⽂提醒我们:活 出信仰,就是要拥抱⽣命中所有的张⼒与变动。我们也必须记得,耶稣⾃⼰曾经历不适、被拒,甚⾄死亡,正是为 了为我们开启通往上帝丰盛之爱的道路。⽣活中的困难与挑战,常常让⼈专注在问题本⾝,甚⾄忘记⾃⼰仍然活 着,仍有责任继续前⾏。挣扎可能会让我们怀疑信仰是否仍然“有效”,但我们往往忽略了:正是信仰,可以赋予我 们⼒量,去完成那些更喜乐、更有意义的事——超越我们原本以为⾃⼰能做到的极限。现在,我们每⼀个⼈都被邀 请:在⽣命的每⼀个动荡与转折之中,继续活出我们的信仰。
我的分享就到这⾥。但在结束之前,我准备了⼀些反思性的问题,希望能帮助你在信仰旅程中⾛得更深、更远:
- 过去这⼀周、⼀个⽉、⼀年,甚⾄五年来,你会如何描述你的⼈⽣? (我⿎励你尽可能具体地思考和书写,因为这能帮助你更深⼊地⾃我反省,也更清楚你的信仰旅程。)
- 当你⾯对现实⽣活中的各种处境时,你是如何让信仰介⼊并与之对话的?
- 你享受你⽬前的信仰旅程吗?为什么或为什么不?
- 你如何看待你当前的信仰状态?你觉得⾃⼰停滞了吗?还是正在成长?
- 在你与上帝的关系中,是否有某些事像是障碍,阻挡了你前⾏?如果有,你⽬前是如何⾯对或处理它的?